重庆火锅底料批发,重庆火锅底料,重庆火锅底料厂家,重庆火锅底料厂,重庆火锅底料工厂,重庆火锅底料供应商,重庆火锅底料生产商,重庆火锅底料加工厂,重庆火锅底料加工,重庆老火锅底料批发,重庆老火锅底料厂家

习近平和他的父母

习近平陪母亲齐心散步。新华社发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书架上,摆着这样一张照片。

习近平非常孝敬母亲。有时间陪母亲一起吃饭后,习近平都会拉着她的手散步,陪她聊天。

在一封给父亲习仲勋的信里,习近平也曾深情写道,“从父亲这里继承和吸取的高尚品质很多”。

孝敬父母、重视亲情,跟大家一样,习近平有着深厚的家庭情结。

在父亲的影响下,形成了勤俭节约的家风

习近平生长在一个和睦的家庭。新中国成立初期,父亲习仲勋奉调中央工作,母亲齐心在中央党校工作。因齐心的单位离家较远,为了不影响她的工作,习仲勋宁愿在业余时间多照管孩子们一些,还会给孩子们洗澡、洗衣服。“他把此视为天伦之乐,尤其是当孩子们与他摔打着玩时,仲勋总是开心极了。”齐心回忆道。

 

1958年,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在一起。来源:《习仲勋画传》

 

尽管非常疼爱孩子,但习仲勋对孩子从不娇惯。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习近平的生活非常俭朴。孩子们平常穿的衣服,都是小的捡大的旧衣服穿。“我比较惨的就是上面有四个姐姐,只有一个哥哥。所以大部分穿姐姐的衣服”谈起这件事,习近平直率地说,“花衣服、花鞋子,我绝对不干,但是也不得不穿”。母亲齐心也还记得,“近平因同学笑话而不愿穿女孩子的鞋子时,仲勋总是哄他说‘染染穿一样。’”

在习近平眼中,“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习近平的姐姐桥桥回忆,吃饭时,父亲常把他们掉在桌上的饭粒、馍渣捡起来吃,最后还要用馍把菜碟里的汤水蘸净。有一次,桥桥不小心碰翻了汤碗,习仲勋没说什么,俯身将洒在桌上的汤汁吸吮干净。对于浪费行为,习仲勋会严厉批评。

在父亲言传身教下形成的俭朴品质,对习近平影响很大。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习近平多次倡导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他在一份批示中提出,“广大干部群众对餐饮浪费等各种浪费行为特别是公款浪费行为反映强烈。联想到我国还有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各种浪费现象的严重存在令人十分痛心。浪费之风务必狠刹!”

勤俭持家、从严教子,习仲勋认为作为党的高级干部,端正党风,首先要从自己做起,从自己的家属做起。秉承这样的家风,习近平对家人要求也非常严格。他担任领导干部后,每到一处工作,都会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我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我的旗号办任何事,否则别怪我六亲不认。”

 

 

1975年,习仲勋和齐心与儿女在洛阳红旗照相馆合影。后排左起:儿子习近平、女儿习安安、女婿吴龙。来源:《习仲勋画传》

在父母的教育下,涵养了做人的气节和骨气

习仲勋和齐心都很早参加革命,家里有着浓郁的革命氛围。上学时,习近平是住校,逢年过节才回家。“回家了以后,先是一溜,子女站在墙根上,接受他的训话。他自己怎么参加革命,你们今后一定也要革命,革命是怎么回事。我们听得耳朵都起茧子了,有的时候很想去玩一玩,很不耐烦,但是也不敢不听,这些东西也就潜移默化。”在一次接受采访时,习近平动情地回忆着。

习仲勋还经常教育孩子要养成独立的生活习惯,要靠自己的本事吃饭。对子女们包括对女婿,他的要求就是:要忠诚于党,不要怪组织,不要靠老子,路要自己走。

在习近平眼里,父亲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无论是白色恐怖的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您的心中始终有一盏明亮的灯,永远坚持正确的前进方向”,他在给父亲的一封信中写道,要“学父亲对信仰的执著追求”。

他还经常谈起五六岁时随母亲买《岳飞传》《岳母刺字》等小人书的故事。习近平说:“买回来之后,她就给我讲精忠报国、岳母刺字的故事。我说,把字刺上去,多疼啊!我母亲说,是疼,但心里铭记住了。‘精忠报国’四个字,我从那个时候一直记到现在,它也是我一生追求的目标。”。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中,年轻时候的习近平先后写了8份入团申请书、10份入党申请书,在20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党的总书记后,面对一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动摇等问题,他明确提出:共产党员要把好“总开关”,不能得“软骨病”,要铸就坚守信仰的钢筋铁骨和铜墙铁壁。他还反复告诫全党,要保持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习近平与父亲习仲勋、妻子彭丽媛、女儿的家庭照。新华社发

 

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

习近平的童年在父亲的严格要求下度过,而他的少年时代更与父亲的命运紧密相连。由于父亲习仲勋从1962年受冤屈,母亲齐心带着尚未成年的小儿子习远平在河南省黄泛区的一个农场劳动,两个姐姐被下放到生产建设兵团,习近平也前往陕北插队。

一家人天南地北、骨肉分离。妈妈的心里又怎能不挂着孩子们,怎能不挂着远在陕北农村吃苦的儿子。她便亲手给习近平缝制了一个针线包,上面绣了三个红色的字:娘的心!

 

习近平插队时母亲齐心为他缝制的针线包。来源:《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

 

那些年,种地、拉煤、打坝、挑粪……习近平什么活儿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7年的农村生活,使他和陕北乡亲们结下了深厚情谊。1975年,习近平被推荐到清华大学读书。离开的那天,全村人排起长队为他送行,很多人不舍地哭了,不少村民送他走了一程又一程。

他说:“我的爷爷也是农民,我的父亲是从农民走上革命道路的,我自己也去当了七年的农民。”这种朴素的情感一直根植在习近平心里。从大队支书到总书记,习近平始终牵挂着老百姓。无论是在兰州养老餐厅给老人端菜送饭,还是到河北阜平在农民炕上盘腿而坐,那种与民相亲、与民同乐的情感由内而发、纯朴自然。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总书记到家里,就跟亲戚串门、邻居唠嗑一样,没有一点架子,特别亲切”。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给乡亲们拜年。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摄

 

“为人民服务,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这是习仲勋对儿子习近平的期许。在最后的日子里,习仲勋还多次对儿女们说:“我没给你们留下什么财富,但给你们留了个好名声。”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好家风中成长,从人民中走来的习近平,时刻不忘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美满。进入新时代,他正带领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本文转至腾讯新闻,版权属腾讯新闻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原文链接:https://news.qq.com/a/20180220/002174.htm